步入2016,金融市场动荡加剧。A股和人民币的巨幅波动自不用多说,放眼全球,各国股市、外汇市场以及原油、铜等大宗商品也无一幸免。这样的“开门黑”让人心生戚戚,索罗斯等金融巨鳄开始发表全球市场危机临近的观点,也有多家机构表示要在“乱世”中寻找投资机会。
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投资多元化策略日益得到国内投资者的重视。去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创下史上最大降幅1079亿美元,《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提到,受访专家指出,除了外储正常需求和美元升值这些因素外,外储锐减主要原因还是资本外流。
这些事实似乎也从侧面说明,许多资金走出去的欲望非常强烈。那么2016年中国经济和金融环境会如何发展?落实到个人财富管理应该做什么调整?面对向多元化投资转型的趋势,中国投资者可以做些什么?
2016年:上半年最困难,下半年现逆转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李稻葵在“2016宜信财富全球资产配置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第一年,最困难的时期出现在上半年,但是到了下半年形势可能会有所逆转。”
逆转从何而来?李稻葵进一步解释称,这主要会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是房地产。这个领域最有可能在今年6、7月出现一个拐点,就是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增速开始往上走。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领域会出现两个两级分化:
1.住宅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两极分化,住宅房地产问题不太大,目前的库存大概是6个月的销售量,这个数字不算高;但是商业房地产日子不好过,商业房地产18个月的库存量。未来一段时间住宅性房地产的价格可能会继续回升。
2.大城市和其它城市两极分化,北京,上海,深圳房价持续上升,但是三四线城市有一部分价格仍然下降,不景气。
第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去年这一年投资速度有所放缓,上半年新开工的固定资产的项目增速只有5%,很低的数字。这个趋势经过各方的努力,现在有所逆转,我相信再给它半年的时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有可能回升一点。
第三是下半年二胎政策要发力。首先响应二胎政策,就是条件比较好的一批家庭,这部分家庭要抓紧时间,要多花钱,这个带来效果是很大的。估计在下半年出现比常规水平多250万左右的新生婴儿,这部分孩子出生以后对家庭的消费是直接的提升。我们估计大概能够提升GDP 0.2%。
展望2016年的金融市场,李稻葵认为,首先2016年还会有波动,出现30%的调整不太可能,但是一定会波动。
人民币贬值空间还有多大?
前几天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旷世对决”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在市场纷纷议论央妈对人民币贬值“袖手旁观”的时候,央行终于放大招。然而接下来,人民币汇率会不会在今年出现大幅度对美元的贬值,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机构几乎都预期人民币有贬值倾向,只是幅度不同。然而,李稻葵表示,“有人说会贬到1比 7,或者是1比8,是非常权威机构的观点,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如果中国政府要采取让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拉动增长的话,在政治上不可行。今年中国是G20峰会的主办国,今年有很多国际多边外交,放任人民币大幅贬值会承受巨大的国际压力,在国际上行不通。而且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副贬值的话,效果其实也微乎其微。因为我们对美元贬值,跟我们竞争的国家是谁?就是越南这样的国家。我们的鞋贸,什么都转移到了越南,已经不是中国生产了。人民币贬值,东南亚国家跟着贬,对我们经济的拉动效果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李稻葵还表示,人民币的汇率也不应只盯准美元,应该盯准一揽子货币,这样的汇率有效性更高。而面对考验,如果人民币能够稳住,也将是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客服重要挑战的标志。
“总的来讲,我特别想强调汇率问题,今年可能大家过于担心。如果人民币能够对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事实上,这就是人民币国际化重大进展。为什么?谁愿意用美元去发债,日元,欧元都在贬,国际需要针对一个一揽子稳定的货币,如果中国做到这一点,人民币在大风大浪下显示出优势,就是稳金融,稳汇率,精准管理资本帐户。”
投资者的转型时代已经到来
在市场波动下,个人财富管理的方式也会相应的出现调整。投资的方式可能要从过去单打独斗、上网查消息买股票向专业化的投资转型。李稻葵表示,“我们未来的任务不是选股票,而是选专家,选团队,选公司。举个例子来说,如今私募产业这么大,并不是所有私募都是好私募,其中是鱼龙混杂的,投资者需要学会甄别优质的团队。”
谈及多元化资产配置,李稻葵分享了他自己的一个投资案例:
我讲一个例子,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给国家提建议,一定要去投美国金融类的股票,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高盛当时都欢迎中国投资了,但是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不要紧,我自己投。08年底我投一个基金,投进去以后一塌糊涂,到09年还是不灵,继续跌,跌了30%、40%。不要紧,因为这个钱不是短期要用的,而且我是分散风险。然后到了最近,我卖出了,总体来看大概涨了80%。
虽然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但如今在多元化投资方面,投资者也的确有了更多选择。《华尔街日报》日前指出,一轮“创新潮”正改变着中国的金融市场,同时也对中国的传统银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完成海外投资,比如购买美股、购置海外房地产等。
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证券投资(包括股票与债券)增加57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减少25亿美元。互联网金融公司积木盒子CEO董骏表示,由于国内股票市场震荡,再加上对人民币估值的担忧,促使中国投资者积极寻找替代性的投资选择。积木盒子的积木股票服务去年12月开始向客户提供投资美股的通道,在运营的前三天里就开设了5,000个美股账号。另一家新兴券商老虎证券也在去年7月开设了一个类似的平台,半年左右的时间里投资者人数增长9倍。
除了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因素之外,资金出海量增大,或许还与中国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有关。老虎证券的一份调查显示,1985年之后以及199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投资者数量大幅增长,这些人的投资视野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互联网金融平台未来的命运如何
当然,这些趋势也是导致中国金融体系资金外流的原因之一。这些公司面临的一个风险是,如果资本外流速度迅速加快,监管部门对其业务的立场可能会发生变化。 但此前中国央行也曾表示,准备放松对中国人投资海外市场的限制,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央行等监管机构的心思其实一直难猜,但不可否定的一个趋势是,长期来 看,中国投资者的确需要多样性配置投资组合的能力。
在投资方式、渠道不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最需要关注的无疑就是投资风险。从去年开始,股市波动促使监管部门对配资、线上交易接口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加以更严格的监控和限制,而代表了互联网金融中坚力量的P2P行业也屡次曝出跑路等负面传闻。投资者一方面担心P2P公司本身的信用问题,另一方面,即使这家公司是凭良心做事的,可是行业整体鱼龙混杂,一旦国家出台一个政策加以限制,那可能也会对投资者造成巨大影响。
谈及P2P平台的风险问题,李稻葵认为, 我相信P2P这个行当以及互联网行当不会全部都关掉,如果全部关掉,社会动荡太大了。但是也不会一点都不管,我相信监管部门会挑一些不正规的、确实很糟糕的P2P的公司重组、关停、清理。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8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