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方能立足。这个道理大多数的企业都懂,但是能做好的并不多。潍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16年,新年伊始,在山东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总结表彰大会上,潍柴捧回多个奖项。《电主轴修复技术的自主研发项目》获得一等奖,项目负责人——装备技术服务公司高级技师张辉荣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电主轴是高速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高转速、高精密、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一台进口电主轴近百万,损坏一次的修复费用15至30万元不等。潍柴拥有诸多数控设备,每年都有数十台电主轴需要修理。算下来,大概耗资300多万元。
2012年,张辉、于安庆等人组成攻关团队,决心啃下这根硬骨头。
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出去学习,可是没人愿意教。借维修的机会到厂家学点技术总可以吧?但是维修厂家保密工作非常到位,他们白天去,人家晚上干,他们晚上去,人家就休息,即使碰上维修的时候,也不允许近距离观看。其中一位同事随手拍了张照片,结果被“驱逐出厂”。
张辉是个典型的山东倔脾气,这种“待遇”让他很受刺激,反而坚定了他攻关的决心。
电主轴修复首先要解决的是电主轴的无损伤拆解。拆不开自然修不了,电主轴结构精密,无损伤拆解是一大难关。第二个难关是精密轴承的装配,干过钳工维修的人都知道,装配过程中轴承游隙控制是装配工艺的一大难题, 全凭经验装配调整,谁都无法保证装配质量的100%。最大的创新点是电主轴的动态监测。专业厂家有实验台,结构复杂,价值100多万元,而且有钱也买不到。不过这些难题统统都被张辉拿下。缺少工装,自己制造;缺少设备,自己设计,凭借着一股子拼劲,张辉愣打破了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
当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张辉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说:“这只是潍柴职工技术创新的一个经典案例,只要肯钻研、有技术,普通职工也能解决行业难题。”
当代工人不仅有力量,更有智慧,在潍柴更是如此。正如张辉所言,《电主轴修复技术的自主研发项目》只是众多潍柴职工创新中的一例。潍柴搭建的职工创新平台——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首席技师工作室,共计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29个,申请专利69项,改造设备100多台,降低成本2000多万元,累计创造效益3.2亿元。现场的改善创新更是不胜枚举。可以说,每一个潍柴人都是创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