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封来自潍柴发动机技术研究院自主ECU某开发项目组的感谢信,发到了产品规划部市场验证室全体员工的邮箱里。信里要感谢的正是这两年来,无论酷暑寒冬,与电控研发项目组一起并肩作战,足迹遍布全国的市场验证室全体成员。
“收到这封信,我们非常欣慰,自主开发ECU发动机市场验证项目启动以来,从最初试投到圆满完成市场验证任务,我们全员参与,尽心尽力,没有一个掉链子。”回想起这段工作经历,“资深”市场验证工程师常英强依然历历在目,“从厂内装机准备、装机调度,出厂后密切跟踪产品,到联系终端客户走访市场、收集验证数据,可以说,我们倾注了巨大的精力。”
尽管在公司内部已经完成了多轮的测试与考核,但面对市场不同的路况和复杂的使用环境,自主ECU还需接受更多的考验。而市场验证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考察整机和零部件产品在终端客户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通过现场验证与评估,充分暴露产品存在的问题并获取客户的使用数据,为产品开发和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市场验证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缩减产品研发和售后服务成本,降低产品推广带来的风险。
为了确保对试投车辆100%跟踪走访,掌握最真实、最详尽的第一手信息,市场验证人员经历了一段又一段曲折、惊险又收获满满的旅程,这也是他们日常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2013年10月,广东省江门市,谢勇和电控所的工程师在市场走访中遭遇台风“海燕”登陆。当沿海居民都在紧急往内陆撤离时,他们却为了尽快排除客户发动机的故障,及时掌握验证数据,顶着狂风骤雨赶往台风重灾区,并顺利完成了自主ECU国四发动机故障处理及路谱测试任务。
去往江西九江一石矿区,从县城打车,给司机多少钱也没有愿意去的,因为矿区根本无路可走。王进和邱召民只能向当地维修站寻求帮助,找来一辆半挂车才得以抵达。结果,由于矿区地面除了水沟就是大大小小的石头,邱召民在检验发动机时不幸崴了脚。脚腕肿得跟个馒头似的,当时就无法走路。晚上,回到旅馆,王进买来一瓶红花油,邱召民抹了抹伤处,忍着疼痛,两人又匆匆走访下一个客户……
由于客户遍布全国各地,为了充分考核发动机在多领域、多用途、多工况下的耐久性、可靠性以及地区适应性,各地的山川河流,矿山煤井,犄角旮旯,他们几乎都走遍了,也经历了不少险情。深入地下200米的铁矿井里,他们打着手电筒验证发动机的可靠性,了解机器的使用状况;在四川峨眉一带的公路上,他们遭遇5级地震,巨石滚落,山体滑坡,一度封路;为了采集上海地区匹配自主ECU发动机的牵引车和水泥搅拌车数据,他们在上海连续半个月每天从凌晨2点跟车到晚上8点……
“仅去年一年,我们人均承担30多个项目,平均出差140多天,人均验证发动机近千台,同时,我们每月还要开展上千次的电话回访。”每个数据的背后都是用无数脚步走出来的。
但是,“比起走访中不可预见的挑战和困难,客户爽约才是我们最担心的。有时,明明提前打电话与客户约好了见面时间和地点,火急火燎地赶到,客户却开车跑长途去了。无奈之下,只有改变行程,辗转另一站……”也许各种突发情况经历多了,邱召民的心里反而释然了,见不到客户完不成任务才是令他最闹心的。
随着研发流程的完善,验证项目逐渐增多,项目组的小伙伴们又将在频繁出差中度过忙碌而充实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