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透露,中泰已经签署了高铁合作协议。他表示,中老铁路正在加紧推进,中国也愿意积极地参与新马高铁的竞标。这几年,随着中国高铁的迅猛发展,高铁“走出去”也日益升温。“合力出海”成为中国高铁进军海外市场的“加速器”。
“出海”成为高铁发展这几年最流行的关键词,也成为国家顶层设计描绘的一张世界性交通路网蓝图。无可厚非,短短几年时间,中国高铁在国内市场一路高歌,从2008年首条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再到今天高铁路网架构逐渐成型,1.6万公里的高铁线路延伸至全国28个省区。可以讲,高铁在国内稳固了根脚的同时,“走出去”成为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筹码。
针对高铁“出海”,坊间就有投资公司认为,目前高铁在海外市场的利益尚且只是锦上添花的额外红利。笔者认为,如果说高铁“出海”目前尚属锦上添花,那么前些日中泰高铁合作协议的签订做大做强了这一“锦花”,会将加快中国高铁“走出去”步伐。此外,这两年,高铁的发展对国内社会、经济、就业、物流等多方位的价值显现正在初露头角,投资收益也正日渐凸显,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高铁的发展轨迹为国际铁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参可考的范本。
当然,为加快中国高铁“走出去”步伐,国家顶层在外交过程中持续发力,“高铁外交”由来已久,李克强总理每次出国访问,向世界推介中国高铁就像是餐桌上一道特色“家常菜”,少不了也不可少。当然,中国高铁能拥有世界顶尖的技术和装备,自然离不开国家科技水平的支撑和万千铁路系统人士的辛勤付出,毕竟,硬、软实力兼修方能占领世界铁路技术领域的制高地。
然而,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中国高铁想要立足国际铁路市场之林,并非易事,路途充满荆棘。从去年底中国高铁墨西哥项目生变,再到年初中、日在东南亚的高铁项目之争,一路走来,中国高铁所涉及国外项目,来自德国、日本等老牌高铁强国都是如影随形。当然,除却高铁本身拥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外,这其中还有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存在。
总之,提升中国高铁国际竞争力,除了继续在高铁技术、价格、售后、运营等方面做文章外,还需要一套完备的、系统性的高铁“出海”规划和机制服务于高铁国际市场竞争,要为稳固中国高铁已在非洲、中东欧、拉美、南亚等国的市场份额打实基础。在此方面,铁路系统也已然迈出实质性一步,比如南车、北车合二为一,通过优化整合高铁装备厂商,打造高铁“合力出海”新模式,再加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宏景的设计,中国高铁不仅可以“出海”,而且还能远航。